读《西窗法雨》有感
《西窗法雨》简明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有特别代表的法律案例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西窗法雨》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西方的法律,使我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一些个人对“法”的看法。由于这本书各篇文章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因而读书体会也是零零散散。由于相关法律知识很有限,所写的感悟缺乏一个法律人应有的“法言法语”,甚至有一些很幼稚。但无论如何,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学习法,真的需要细心。很多时候,一字一句之差,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而且,字里行间,又藏在许许多多的隐含的规则。因而,必须注重细节,注意对细节分析很多时候,在案件诉讼和审理过程中,总需要透过法律法规本身,挖掘藏在其背后的规则。也许,这看起来像是在玩文字游戏,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合理运用法来保护自己,是理性、充满智慧的行为。这些“漏洞”,有时是好的,因为它使法律更有弹性,更加灵活。而有时又是不好的,如乔治就因此而逃出法律的制裁。但无论如何,法条之中还有很多缝,在我们需要运用它们时,我们要学会看这些缝里面藏着什么,唯有如此,才能使法的运用更加灵活。而作为立法部门,在颁布一条法规时,即使无法面面俱到,也要尽量想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在···附近”和在“在···里”这个漏洞是可以避免的。很多时候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法律的制定,更需要多想,不需要具体到什么情况都说到,至少,不能让严重危害社会、而运用法却没办法对其进行惩治的情况出现
读《西窗法语》这本书的过程就有些与众不同。你会有时一连几章的百读不厌,也会读到后面弄不清楚了再翻回去看前面的内容,也会读的头很大,和上书在那里发呆。
《西窗法语》用生动而"生活"的话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慢慢的将读者带如一种作者刘星所要阐释的"法理中",让人一脱对法律书记从前的印象--生硬,严谨而枯燥。
而这些"法理",却包罗万象,似乎是很粗浅的分析但却让人觉得可以很深入的研究。它从法的来源一直探讨到我们社会中尤其是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法,而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法。
对于法律之外的人,这是一本有趣的书,它会让你明白:原来法律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张纸上的字,它也有字典,可以阐释的很精彩很多。它会让你对法律有新的认识并升起一团朦胧的兴趣之雾。
对于法律之内的人,研究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人,它会让你明白,法律这东西,原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目了然。它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探讨的地方。念及此,对于我们这些法律的初学者,仿佛拉开了一副巨大的画卷在你眼前,一个法律的更为广泛的东西,虽然你仍旧糊涂,但已有点点星光照亮。
作者:徐振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