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咨询
网站首页 检务公开 检察动态 机构设置 机关党建 法律法规 网上12309平台 以案说法 后台管理  
首页-->管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文苑
灵魂需要沟通
】编辑:宣教科  来源: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检察院   时间:2015-02-09 11:29:50  浏览 人次

    
灵魂需要沟通
劳月

    偶尔从朋友那里看到中法合拍电影《夜莺》的碟片,想起此片刚被推荐参加本届奥斯卡电影奖最佳外语片评选,于是借来一观,觉得还不错,值得写下一点文字。 

    《夜莺》由法国导演费利普·米勒编剧并导演,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和孩子的故事。这位老人为了兑现多年前的承诺,准备带着他的爱鸟结伴远行,从北京赶赴老家广西。因为儿子和儿媳忙于工作无暇兼顾,使得他不得不带上年仅八岁的孙女一同出行。伴随一只鸟、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女孩,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注定不平静的心灵之旅。在老人、孩子以及老人的儿子、媳妇之间,一个交错着亲情、爱情、代沟的故事,以法国人特有的温婉叙事方式徐徐展开。 

    实话说,这样一个温情的家庭故事实在已经不新鲜,不说其他人,就和费利普·米勒的前一部类似题材影片《蝴蝶》比,《夜莺》也差强人意。《夜莺》和《蝴蝶》完全是同样的“一老一少出走”模式,但是在叙事的自然、表演的生动、语言的幽默以及揭示主题的契合上,后者要远优于前者。但是,从电影揭示的人与人情感沟通的主题上说,《夜莺》又是极具启示意义的电影。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现代人的温情面纱逐渐褪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功利主义代替一切。无数文艺作品都曾经表现过这一主题,严厉抨击金钱对人性、人情的腐蚀。21世纪的互联网、新媒体使这种趋势更加发展到极端的地步。互联网使世界变成一个村庄,但是却极大地淡化甚至消解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联系、沟通。《夜莺》中一家三口互相打手机却始终无法接通的场景,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的夫妻,母女靠QQ视频聊天沟通的方式,无不强烈地隐喻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的现状。那个著名的段子:“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的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与《夜莺》所表现的主题异曲同工,尖锐深刻。 

    互联网带给我们认识遥远的世界的便利之后,却又带来了与身边的朋友疏远的代价。这是谁都没有料到的。于是,富于人文情怀的法国人便站出来,用艺术的手段召唤人类灵魂之间的联系。费利普·米勒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拍摄于2002年的《蝴蝶》以一个孤独的收藏蝴蝶的老人与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意外出走的故事,用轻松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亲情、友谊、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重大命题,在法国就一举收获了2亿多票房。《夜莺》是费利普·米勒呼唤人类灵魂沟通的又一次尝试。虽然因为对中国国情了解的深度不够,《夜莺》远不如《蝴蝶》那么生动、精巧、自然、感人,但是依旧具有强烈的穿透力。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自己。你和你的妻子(丈夫)是不是忙于工作而从未好好地聊天?你和你的孩子是不是只靠手机、QQ沟通?你和你的长辈是不是有许多误解?那个小女孩扔掉手机,关掉iP“d,才体会到乡村生活带给她真正的美好。这是一个具有寓言意义的桥段,点明了影片的主题。 

    写到这里,想起前不久看过的另一部法国电影《普罗旺斯的夏天》,讲的是法国著名影星让·雷诺扮演的外祖父与三个前来普罗旺斯乡下度假的外孙以及多年失和的女儿之间的既琐碎又温情的故事。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父女之间的误会,在优美的风景、动听的音乐和感人的故事中悄无声息地消散,带给人无限的感动。于是,我想说,我也以为,以《夜莺》的艺术水准,恐怕难以获得本届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奖,但是这不妨碍《夜莺》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思考。这才是艺术和人生的本意。抛开那些镜花水月一般的功利浮名,放下那些乱花迷眼的科技利器,回归人性的本源,专注灵魂的沟通,才能拍出令人感动的电影,找回久违的欢乐。

                                                                                          摘自《检察日报》

 
Copyright - 2011 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郑州市长江东路300号 豫ICP备06009813号
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电话67152086  案件受理大厅,电话67152089 技术支持:山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