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坐标
——《饭否》有感
吃货彪悍的人生从来不需要解释,作为一个诗人,舌尖美味融合诗人的满腹才华,是踏雪寻梅处一缕梅子清酒的幽香,还是酒肉江湖之处,推杯换盏间同吃清蒸大苏眉的酣畅淋漓?一本《饭否》将这位吃货诗人界定在了后者。
作者小宽的足迹踏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饭馆,从食材“极品澳洲雪花肥牛上桌,大理石般的纹理令人心动,红与白,间隙交杂,如同在火锅上撒上了一层雪。”写到了独具特色的美味料理“最妙的是金钱蛋炒拆骨肉,金钱蛋算是湖南乡间的做法,把鸡蛋蒸熟,裹上一点糊,炸至金黄。拆骨肉则是骨头上剔下来的肉,貌似零碎,其实最香。” ;从餐桌的色香味写到了搭配美食的玉液琼浆……一个人独享的美食也罢,呼朋唤友的饕餮之餐也好,作者将这本书写成了欢享美食的盛宴,一本搜索北京美食的指引,一个吃货彪悍的人生。
自《舌尖的中国》播出后,吃货一词便风靡全国。中国人吃的能力举世无双,且不说有系出名门的“四大风味八大菜系”,光是各地林林总总的特色美食、地方小吃就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资深的吃货讲究食材用料烹煮中得到的绝佳美味,普通的吃货追求的是吃饱喝足之余得到的绝佳口感。常常会觉得我们的人生是大嘴一张,被时光定格在了吃货的地图上。
全世界人民都在吃,却独独中国人的“吃”融合了太多的复杂的情结在里面,夏丐尊《谈吃》中道出中国人吃之真理“衣食住行为生活四要素,人类原不能不吃。但吃字的意义各地复杂,吃的要求如此露骨,吃的方法如此麻烦,吃的范围如此广泛,好像除了吃之外就无别事也者,求之于全世界,这怕只有中国民族如此的了。在中国,衣不妨污浊,居室大妨简陋,道路不妨泥泞,而独在吃上分毫不能马虎。衣食住行的四事之中,食的程度远高于其余一切,很不调和。中国民族的文化,可以说是口的文化。”可以在一碗面中吃出人生、吃出诗意、吃出哲理的民族,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呢?
我想,如若将时光的坐标以食物来计,而不是以痛苦绝望的事情来计算,那么记忆中是否都能有着食物的芳香呢?
反贪局:周大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