岙,山间平地。
中国东部沿海,第七大岛,衢山岛。七十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一个叫罗家岙的地方,濒海的山间平地上,公安部边防局的模范,浙江公安边防总队罗家岙边防派出所,蓝白相间的军营,国旗随海风飞扬,在阳光中特别醒目。11月中旬,我们来到这个派出所辖区的一个村子,凉峙村。
凉峙村,蓝天,白云,白云在快速移动。
村后山顶上,风力发电机,宽大的三只翅膀,很有节奏地旋转着,海风推动着它们,翅膀们似乎很顽强,努力地向空中奔跑,不舍昼夜。
刘信炳,个子中等,灰白头发,操一口舟山普通话,一位健谈的老人,他曾经是凉峙村老村主任。我和刘信炳站在村委会大楼前的空地上,聊渔村,聊边防民警,他常常会竖起大拇指:罗家岙的民警,他们很用心,我们的亲人。
凉峙村依山临海,特色渔村,颇显东海风情。在清朝的志书上,这里叫“冷池”,想来,大概是能给人以清凉的地方,现在索性叫凉峙了,池显然太小,凉峙已经是一个让人惬意休闲的港湾,海上桃花源。
凉峙的民居都呈灰白色,淡淡的,它们似乎在为大海的色彩寻找空间,随时要将大海的蔚蓝印在幕墙上。
村里的青壮年都出海去了,这是捕捞的旺季,渔民们一年的大部分收入就靠出海。但这十几年来,来体验渔村风情的游客日渐多了起来。
每年的5月至10月,游客最多,大部分是自驾车。刘信炳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年国庆最多的一天,有三百多辆自驾车,整个村都是游客呢,原来我们空旧的老房子,只有两三万好卖,现在涨到十多万了,因为有一些老人,夏天就会到这里居住一段时间,吃住都很便宜,一个月一个人千把块就够了。
游客多了,治安自然会出现问题,但我们这里,晚上都不用关门的,民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是渔业村,有50多条船,每年的捕捞旺季,也有数百外来务工者在船上作业,派出所就成立了“海上娘舅船”,什么叫娘舅船?就是根据作业区域和方式的不同,村里推荐,派出所审核,把有知识、有威信、有魄力、有责任心的船老大选出来,几条船组成一个组,区域有纠纷了,船老大负责调解处理。
这个办法挺管用的,出现什么问题,都会很顺利解决。有一次,我女婿的船上,四万多现金被偷,因为管理到位,派出所一周时间,就将案犯,一个船上外地雇员追回。
陪同我们的罗家岙边防派出所乐铄所长,接着刘信炳这个话题:“其实,我们还有个平安海区网格化管理,将海区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格,我们管辖的1600多条船,都分布在这些单元格内,对每一单元格的生产船只,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哪一条船在哪个海区作业,我们GPS全监控。凉峙村的渔船,只在我们几个小的单元格内。”
凉峙村中,有个小十字路口,一家小卖店,一家理发店,两两相对。这里,让人倍感温暖。
小卖店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但村里的贫困户每月可来这里领日常用品,免费;理发店也只是一椅一座,但村里的贫困户每月可来这里理发,也是免费。这用的是派出所“爱民固边”的“一卡通”,除了日用品、理发,还能通什么呢?电费可免,坐班车可免,医疗费用也可优惠。这些钱,都是所里民警捐助、再发动社会集资而成的。这样的一卡通,在罗家岙派出所管辖的每个村和社区都有。
中饭时间,我们逛到了东海渔庄。
主人盛情相邀。小老板在上海开公司,凉峙这边开渔家乐,两头生意都要顾。老板父亲原来是个渔业专家,他说曾经代表我们国家,到过西非等国,帮助那里的渔民学技术。
带着心跳的各类海鲜,我们自然胃口大开。菜不断上来,见我们战斗力一般,小老板笑笑:要是上海游客,这一桌早消灭了。
出村时,我们的车要翻山越岭,就在村口道路旁,两边都静静地躺着绿色的渔网,长长的,一条渔网最少有几百米长,价值几万元。
这些渔网,似乎在验证刘信炳的话,夜不闭户,即便在野外路上的东西也很安全呢。
载自: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