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咨询
网站首页 检务公开 检察动态 机构设置 机关党建 法律法规 网上12309平台 以案说法 后台管理  
首页-->管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文苑
体谅
】编辑:宣教科  来源:检察日报   时间:2015-08-27 17:23:00  浏览 人次

    

体  谅

    家住重庆大溪沟的蒋慧琳每天都要乘坐3号线去汽博。她在早高峰时段经常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上车后自动走到车厢角落,打开随身携带的折叠塑料小板凳坐下。一个多月来,小蒋每次在车上看见“板凳老人”时,周围的乘客似乎都无动于衷,没人上前询问也没人流露出关心,大伙都沉浸在手机或报纸中。

    本月初的一个早上,蒋慧琳又遇到了他,不过这次他身边有一位朋友同行,两人正在聊天。“你天天都带着板凳坐轻轨,多不方便啊。”老人的朋友问道。老人则很随和地说:“没什么,我带着板凳,自己有位子坐,年轻人上班辛苦,多个座位给他们坐也好。”“这一幕很感人,所以我偷偷拍了照。”蒋慧琳希望,人们能从老人的行为中感受到善良和理解的力量。

    记者辗转联系上了“板凳老人”唐天明。“车上有很多低头族,但也有人会让座。有一次我感冒了不太舒服,就有个年轻人让座。”唐先生说,他看得出让座青年也很疲惫,自己于心不忍,但确实身体抱恙只好坐下。那之后,唐先生决定学习同事们乘公交车自备板凳的做法,叫儿子也给他买了一张长宽高30多厘米的折叠塑料凳,每天装在手提袋里进出站。 (摘自826日《重庆晚报》)

    体谅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体会到他人的难处与不易,才会谅解他人,最终才能付之行动。体会不到他人心情,一味从自己立场出发看问题做事情。如此下来,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什么事情到了这一步,要解决也就难了。

    每天上班坐公交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老人。只不过,我的目的地是单位,他们的目的地是我单位附近的一座庙宇。大部分情况下,老人们落座后就没什么座位了,那我们这些稍年轻的人,就会心安理得地站到自己的目的地。但有时偶尔有座,遇到中途有老人上车,肯定是要让座的。老人们的态度不一,有的坚持不坐,有的落座道谢,但也确有落座之后旁若无人。坦白说,遇到那认为让座理所应当的,心里也确实不是个滋味。

    世界上理所应当的事很多,有人做了,有人没做。有人能道一声感谢,总是好的。道理存行于天下,能依道理而行事的人并不多,正所谓知易行难。年轻人的腿也一样要经受地球的引力啊。一个人如果60岁了还能考虑到年轻人的苦处,将心比心,应该就是能体谅人的人了。道理能说上一大套,真正施行起来,却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困难摆在第一位,那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取得别人的谅解呐。

    我们该为这位老人家点赞,因为他是个能体谅别人的人。如果世界上多一些理解和体谅,那人群间的“雾霾”肯定就会少许多。不光老吾老,还要幼吾幼。人都是年轻过,人也都会变老。体谅,永远是相互的。

摘自:检察日报  作者:张笑


 
Copyright - 2011 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郑州市长江东路300号 豫ICP备06009813号
12309检察服务中心,电话67152086  案件受理大厅,电话67152089 技术支持:山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