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付出守望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我的办案组组长田丽静。推开未检科的门,我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她,热情的招呼,贴心的关怀,一下子就确认了“田姐”在我心目中的位置。而后,一天天的朝夕相处,田姐为工作的尽心尽力,对那些走上犯罪道路孩子的不离不弃,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爱源于责任 倾心未检事业
刚接触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时,我发现这里的案件大多是“两抢一盗”,罪名单一,案情简单,但从田姐办案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这种简单并不简单。2012年初,17岁的小涛离开家乡,独自来到郑州打工。涉世未深的他被两名工友带出去喝酒,为了弄到一部手机,三人对一名路人拳打脚踢、抢得钱财并致人轻伤。
这个并不复杂的案卷放在案头,我却看见田姐的笔一停再停。她说,小涛那倔强、冷漠、无所谓的态度让人心酸;小涛母亲那“我管不了”的话语让人震惊。这个父母不管、自暴自弃、稚嫩无助、青春叛逆的孩子,是机械地用笔一签而过,任其随波逐流?还是帮他认识罪错,教育挽救?责任心促使她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后者。
爱寄予奉献 温暖失足少年
首先,要找到他的犯罪根源。田姐走访了小涛的亲友、学校和社区。了解到小涛本质并不坏,还曾经救过落水儿童,只是因为交友不善才误入歧途。知道这些,田姐更有了亲人般的焦虑和急切。
为了与被害人达成谅解争取从轻处理,田姐打了无数次长途电话,进行了多次面谈。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如此麻烦,她说,刑事和解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小涛的父母多关注自己的孩子。
为了更好的挽救他,田姐对小涛是否确有羁押必要性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判,建议采用非羁押方式诉讼。小涛走出了看守所。为了培养他的一技之长,隔离他与“所谓”朋友的来往,田姐让他在11家观护企业中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居住地点,田姐带着小涛奔走了一个下午;为方便沟通联系,田姐又将自己的手机送给了他。
但小涛仍然闷闷不乐。“为什么?如果小涛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田姐一遍遍问自己。经请示领导,田姐首次在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引入了心理疏导机制。在我院的心理疏导室里,小涛说他就是那个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孩子;在音乐治疗中,小涛流下了无助、悔恨和感激的泪水;在沙盘理疗中,小涛为沙盘起名“奋斗!奋斗!”。
爱点燃梦想 守望呵护成长
心结打开了,小涛像变了个人一样,话多了,笑容也多了。他全家都和田姐交上了朋友。当小涛用挣来的工资给妈妈买了棉衣时,妈妈会激动地打来电话。小涛还经常和田姐短信联系,元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他会在每个节日,送上他的祝福。
小涛和妈妈给田姐送来锦旗,“不一样的亲情、用心一样关怀”,锦旗上的这两句话,是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小涛想了一个晚上写出来的。看着小涛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无法想象初见时他眼中的阴霾,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交谈,我无法想象曾经那无情的争吵。看到这些,田姐说以前的奔波值了;看到这些,未检工作的意义我懂了。
年末,这起融入真心与爱心的案件,荣获得了全市检察系统的十佳精品案件,这也是郑州市连续七届评选中唯一入选的未成年人案件。
其实,这温馨的场面,我常常看见。她运用心理学有效
改善小龙与家庭成员的紧张关系;她办案中不顾情面,帮助贫困的小刚要回了多交的保证金;还有那年冬天,由于联系不到小栋的家人,她将自家的棉被送进了看守所,而正是这一床棉被温暖了这个从小被遗弃的流浪少年……
又是一个如往日般繁忙的日子。下班的时候已经到来,田姐还在翻阅明天开庭要用的资料,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心理咨询报告、社会观护报告……一样样被她细心的装入了档案袋,落日的余晖里她的神情专注而又令人感动。
我想起了雷锋在日记中对人生的叩问: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要告诉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你那最美丽的理想?田丽静在平凡的未检岗位上默默坚守,春风化雨,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最温暖的回答。
|